《認識想要、需要;防患未然》韓曄姑娘
2018-05-23
分享此文章:
現代社會的消費文化中,常講求方便、快捷,想要就要,想有就有,無論是八達通,信用卡又或是支付寶等之類的工具,都在告訴消費者,想消費就可消費﹐要做就去做﹐無須想太多、想太久。
子女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很容易隨便花錢,不懂珍惜。並造成入不敷支的狀態。 為防患未然,爸媽要引導他們理性消費,首要是讓他們分辨「想要」和「需要」。 所謂「需要」是指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沒了它,會為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影響生命健康,而「想要」的東西則屬享受性物品,擁有它,會提升生活質素,身心感覺會愉快一些,但沒了它,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負面影響。
由於「想要」的東西不少,也可以無限,只是金額有限,爸媽可教導子女將「想要」的東西按次序排列。如是這般,子女就可慢慢學習量入為出,細心計劃將錢恰當地花在「需要」及「想要」的東西上。
以下的列表可引領子女分辨「需要」及「想要」並因應預算金額去選擇優先次序﹕
物品名稱 | 需要 | 想要 | 所需費用 | 次序 |
能飽的早餐 | ||||
價錢昂貴的早餐 | ||||
校服 | ||||
價錢相宜的書包 | ||||
名牌書包 | ||||
波鞋 | ||||
名貴波鞋 | ||||
午膳 | ||||
零食 | ||||
漫畫 | ||||
遊戲機 | ||||
遊戲卡 | ||||
課本 | ||||
書本 | ||||
手提電話 | ||||
昂貴的智能電話 |
只要子女慢慢學習應使則使、應用則用,日常生活自然就不會亂花錢,做爸媽的,也就擔心少些、 衝突少些、親子關係也就和諧多些。
撰文︰
韓曄姑娘(註冊社工)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