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為何溝而不通》韓曄姑娘

2018-02-07

很多父母,不是沒有與子女談話,只是常常流於只溝而不通,以下是一些慣常出現的溝通毛病,撫心自問,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會否也不自覺地犯了而不自知﹕

 

  • 父母只想說他們要說的話,而沒有用心聆聽子女想說的話

父母經常主動發問,不停表達自己的要求期望或看法﹐但往往沒有耐性地聽子女 說話﹐當子女有個人意見時,父母甚至下意識地予以否定或忽略,如是者,子女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懷和尊重時,對父母的話, 也會慢慢地失去興趣,甚至會習慣地變得緘默起來,而不願回應。

 

  • 父母只有公式化地發問問題,卻不太關心真正的答案

正如一般在社交場合的對答情況一樣,有很多問題都只具形式而沒有意義的﹐例如﹕你好嗎﹖ 你最近忙甚麼﹖等等。 這些問題流於公式化的發問,問的人並沒有興趣去聆聽對方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若果對方長篇大論回應﹐問問題的人反而會表現出心不在焉和不耐煩的態度。不少香港父母,不自覺地以同樣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子女,這樣也會容易令子女感受到父母的虛假。

 

  • 父母只會重點關心子女的學業,而忽略子女的其他表現

香港的父母,有時會容易只關心子女的學業成績,在他們心目中,考試測驗默書最重要,其他的不談也罷。 然而,子女嘛,有時只想談其他,不想談學業。畢竟對某些子女來說,學習是壓力, 其他才是他的輕鬆所在。

 

  • 父母講的道理太多,玩的時候太少

傳統的父母愛說教、講道理,這也是好的,只是和子女說教導的話太多,他們未必容易聽得明,入到心,有時一些教導,寧願透過遊戲中去學習、體驗、去實踐,這樣子女的領受或會更深。

 

  • 父母和子女溝通的時間不合適

與子女溝通,有時要選時候,選對時候,所說的話會事半功倍。否則,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或衍生更多的衝突。 當子女很憤怒時、很疲累時,很忙碌時……都不是溝通的好時機。 這些時候,父母要容讓子女有恰當的空間去處理他的情緒,振奮他的精神,做好他的事情。

親子溝通從來都不是易事,但深信只要大家的意識高些、體貼多些、明白多些,親子之間亦會愈溝愈通、愈親愈密。

 

參考書目:

《新一代父母支援計劃家長教育教材套》香港青年協會出版

 

撰文︰

韓曄姑娘(註冊社工)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