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家有個怕煩仔……》韓曄姑娘

2020-08-06

(圖片來源:星島網)

 

這世界的人都怕煩,尤其一些自覺會思考、會做事又活在繁華都市的聰明人。 對著上司、同事、客戶、老師、同學或朋友等家以外的人,聰明人聽人說話的耐性會大一點。 但回到家中,這份耐性就會直線下降,聽不了多少其耐性甚至好快就只降剩一成甚至零。

 

假如這個聰明人就是你家中那踏入青春期的寶貝孩子時,你會有什麼感覺? 什麼反應?

 

「仔仔,飲牛奶呀,這幾天你都沒有飲牛奶呢! 」在媽媽的認知內,青春期是貯鈣的黃金期,一日一包奶是常識。 「得得得……」 孩子口雖說「得」,但心卻似乎想應酬打發媽媽多一點。 我望著這怕煩的孩子,唯有識趣地回應一句: 「好,一言為定,記得還有四日就過期了。」 假如牛奶過期前仍在,做媽媽的我就會自動自覺喝盡它。

 

當我正講著某個新聞故事時,仔仔突然直接了當地說: 「這個講過啦……」,我忽然驚覺自己已呈現中年腦退化跡象。於是就順應他的說話模式,回應一句「竟然是這樣」,並承認自己的「善忘」,然後感謝提醒。

 

「仔仔,你知唔知今日媽媽在街市遇見了一個什麼人? 」我故弄玄虛,希望將話拖長一點、拖慢一點, 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怎料他一句: 「什麼? 講重點……」,於是我唯有乖乖地直接了當地「開估」。

 

「仔仔,批些生果給你好嗎? 」在媽媽的字典中,水果是每天必需品。但我那極盼自主空間的孩子就二話不說地回應:「我不是說不吃了嗎? 」。雖然知道孩子講過不吃,但希望孩子健康的我還是想以重覆的話,來說引他吃媽媽認為有益的東西。只是聽到他這提醒後,我就唯有收口是也。

 

青春期孩子特別怕「煩」,而踏入中年而記憶力每況愈下的家長嘛,會否學習多些「勒住舌頭、適時收口」的大智慧? 聖經所謂: 「靜默有時,說話有時」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家長全動網社工韓曄

本文已於星島日報發表。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