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Say No,只要Say Yes!》Natalie Ho

2018-01-01

上一篇文章簡單解說了兩歲幼兒是如何變成了小小魔怪。當小孩成魔後,家長最為頭痛的,定必是小孩常常做出不應做,不能做的行為!即使家長不停說 「唔得,唔准,唔啱,唔可以」,小孩還是繼續做。家長強行阻止,小孩就大哭大鬧,長遠影響彼此關係。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處理小孩的行為,又不傷害親子關係呢?

 

我的經驗是,不要再對小孩的不當行為Say No,而是Say Yes!天哪,小孩做錯事,家長不阻止,還要鼓勵?慢著慢著,Say Yes是有秘訣的。

 

當小孩做出不當行為,作為家長,第一步應迅速判斷小孩行為背後的動機。這些天真無邪的小孩,雖然行為帶來麻煩,但他們的動機通常都不帶惡意的。例如,小孩在梳化上跳,他不會是刻意要破壞梳化,只是覺得這樣跳好好玩。

 

此時,家長的即時反應,很常見就是Say no —— 「唔准跳!落返嚟!」而小孩通常不聽從,繼而二人就會來一番角力。

 

小孩為什麼不聽從呢?因為如果聽從了,他就不能再跳了!他「想跳」的這個渴求仍在,卻不被滿足,當然不罷休。所以,當我們判斷了小孩的動機後,我們可以試試改為向小孩Say Yes —— 我們不是接受小孩的行為,而是接受小孩行為背後的需要!

 

然後,導向小孩用新的行為去滿足這個需要。例如在上述的跳梳化情境中,家長可以跟小孩說:「噢,你跳緊,睇嚟好好玩喎。你係咪想跳?可以落返嚟地下繼續跳架。梳化就唔跳得喇,因為跳梳化,梳化會爛啊。」

 

這個Say Yes的應對,讓小孩覺得家長是明白自己的,和自己是站在同一方的,而不是對立面,對抗面。小孩的需要,也有新的方法可以滿足。同時,家長並沒有縱容小孩做不恰當的事,梳化最終也可以安然無恙......這是三贏的局面呢!

 

今天就試試,改對孩子Say Yes吧!

 

Say Yes四步曲:

  1. 判斷 —— 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要
  2. 表示 —— 明白及接納孩子的需要
  3. 教導 —— 孩子行為的負面影響
  4. 建議 —— 孩子用其他方法

 

Natalie Ho

Facebook專頁《玩樂才有正經事》創辦人,家庭教育及輔導社工,親職教育講座主講接近一百場,為多個網上媒體及雜誌的專欄作家。

相信世界和平始於家庭和平,所以竭力與家長分享兒童心理發展和親子溝通的知識,渴望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能捨棄打罵,和平育兒。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