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親的說明書 —— 黃德森》Peter Sir
父親親親系列
傳統父親的角色是不苟言笑的嚴父、新一代的父親是朋友是玩伴?父親對子女的愛,不比母親少,只是大家都少留意父親的感情世界。這個父親節,我們訪問了幾位父親,探索他們愛子女親子女的一面。
說起做父親, 黃德森有很多親子故事。
「記得女兒小時候,有次我打了她。後來當然後悔。在她睡覺的時候,我寫了些東西貼在她床頭。翌晨我問她看了沒有,她說看不懂,我只好讀給她聽。大意是爸爸從沒做過父親,也會犯錯,錯了會承認,也會改過。」
錯了承認,然後改過。他的親子故事,幾乎全都是關於學做父親、和女兒共同成長的記錄。
「我也會和女兒說床前小故事。我會讓女兒選擇想聽我什麼年紀的故事,她們通常會選擇和自己年齡相若的故事。就是這樣,她們知道爸爸的成長故事,了解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黃德森親身示範用自己的成長故事要和子女共同成長。
- 爸爸從沒做過父親,也會犯錯,錯了會承認,也會改錯。
- 他的親子故事,幾乎全都是關於學做父親、和女兒共同成長的記錄。
黃德森強調學習做父親之餘,讀輔導學的他對教育女兒也有一套理論。他說起在冰球會的經驗:「我們提倡POSTIVE COACHING(正向訓練)。當中包含三個元素:欣賞付出(EFFORT)、把握學習過程(LEARNING)、容許犯錯(making mistake is OK)。在日常練習中要不停欣賞她們的付出和努力。他舉了一個例:「有一次訓練完畢,教練問家長覺得兒子表現如何?家長急著說兒子表現不好,但沒看到兒子努力的地方。試問,兒子又怎會有興趣有成功感呢?無論如何,至少要說一句I love to watch you play(我喜歡看你打球)吧。」
把這個理論套在子女身上,他認為讚賞很重要,:「大約四、五歲吧,有次在沙灘玩。她不小心把玩具掉到石堆中。當時我衡量情況,問問她是沒有信自己去拾玩具,她考慮了一會,點了點頭,結果成功拾回玩具。當時她滿心歡喜,只知道成功了,也沒留意到膝蓋有損傷。讚賞之餘,我只輕鬆說膝蓋有點骯髒,也就算了。以後,她就學懂了自己拾東西。」親身體驗會令女兒願意更多嘗試,這是學習的重要過程。
「在家中,太太是教育局長,我是體育組長。在香港的制度下,教育局長與體育組長之中,當然教育優先,所以媽媽的角色較吃重,也較嚴肅。我就多點負責安排一家人的親子活動。」
叫黃德森想想最深刻的親子活動,理所當然是水上活動,但這次不是滑浪風帆。「有一次,我和大女兒兩人由赤柱出發,划艇找一個孤島露營,翌晨再划去大潭篤看紅樹林。那一天很大風,需要我們兩個全心合力才能完成,才可以陪她看到潮退時紅樹林生態。很攰,但很值得,兩父女一起共渡艱難、一起經歷、一起付出,相信她永遠都會記得這一刻。」
這一刻,無價。
- 我們提倡正向訓練。當中包含三個內容:欣賞付出、把握學習過程、容許犯錯。
- 兩父女一起共渡艱難、一起經歷、一起付出,相信女兒永遠都會記得這一刻。
黃德森提過自己的角色是體育組長,做得開心嗎?「撇除經濟壓力,做父親是開心的。因為媽媽負責學業,女兒們眼中的她是嚴肅的,而我的角色是輕鬆的,有時會捉弄她們。有時我幫她們默書錯漏了,被發現後會告訴他們,爸爸不一定對,我也要學習。讓她們明白父親不一定全對,最重要是自己的學習態度。」
一個嚴,另一個是放鬆的,兩父妻的角色相反,如何調和?「角色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親子方式。」黃德森有一招絕招,就是每當有分歧時,他都會先考慮太太的處境:「原來你都好辛苦,要花很多時間向女兒解釋……..。有此一著,大家就會明白對方了解自己,就很容易放下分歧。」
由情緒出發,再代入理解對方角色,對太太如是,對女兒也如是,果然是無敵絕招。
說完一個又一個親子故事,黃德森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總結:「買電器會有說明書,但做父親沒有,所以要邊做邊學。」
撰文、攝影:Peter Sir
===「父親親親」系列===
《「嚴父」VS 「慈父」》李健和
「教青年隊的其中一個規條就是家長不能出聲,一旦犯例就要立即離隊。表面看,這是很嚴格的要求,但實際是要青少年離開父母的保護網。」
http://psn.hkfyg.hk/chat/detail/466
《做父親的說明書》黃德森
「我會讓女兒選擇想聽我什麼年紀的故事。就是這樣她們了解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http://psn.hkfyg.hk/chat/detail/472
《Family man》陳家豪
「不要讓女兒在競爭的環境下長大,也不要比較,在中學前不要學懂勝負。」
http://psn.hkfyg.hk/chat/detail/520
《Field of Dreams》林SIR
「那是他們的夢想,作為父母會和他們分析討論,但不會強逼。」
http://psn.hkfyg.hk/chat/detail/525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