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愛的語言」(三):真誠地說出「需要」》黃筠媛姑娘
炎炎夏日,游泳正是一個集消暑、健體於一身的活動。十多年前的一個暑假,我媽媽亦與其他家長一樣,趁着長假期為我報讀泳班。初次接觸蛙式,學習進度難免有點落後。教練這樣說:「你現在游得不夠好,要努力一點,不要讓人失望!」因着他的話,我強逼自己加強練習,最後亦有成果。可是,內疚感過去後,我很快便失去動力,不想再練習了。
無疑,教練心中的需求是希望學生能依據他的課程編排學習,並跟上學習進程。不過,他的需求未能被我滿足。而他這樣的說法,便好像是利用我的內疚,令我因着內疚而努力。然而,你真的想讓孩子忍受着負面情緒,只是為了避免使你失望而「進步」嗎?
「說出需要」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大元素之一,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通過了解我們的需要、願望、期待及想法,我們便不會指責他人和把內疚感加諸於他人身上。然後,我們便能誠實地表達需要,嘗試與對方展開友善交流,從而達成共識。我們一般會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但對方很容易便會因此而受傷,甚至會成為雙方衝突的導火綫。事實上,我們對他人言語上的批評,是隱含着我們尚未滿足的需求,所以我們應直接說出需要——我們把願望說得愈清楚,對方愈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從而滿足雙方的需要。
另外,我們可通過合適的表達方法,讓他人明瞭你對「觀察」的「感受」及你心中的「需要」。例如:「看到你未學懂游泳(觀察),我很擔心(感受),因為我希望你能在泳班中有所得着(需要),亦可以在課程完結前學懂這些技巧。」這樣友善的說話,便能成為一個很好的溝通引子,使彼此能有一個渠道作出真誠的分享。雙方亦可繼而說出自己的難處和觀點,讓大家互相配合,找到平衡點。
我們願意踏前一步,為對方着想,往往不是出於不安、慚愧或內疚,而是出於對他們的愛和尊重。因此,祝願大家能在溝通中真誠地分享自己的需要,亦顧及對方的難處,達成共識。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黃筠媛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黃筠媛姑娘。
相關主題:
學會「愛的語言」(三):真誠地說出「需要」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