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顛婆」到放手》Peter Sir

2018-01-25

EVA有一個兒子,今年中四,快要考中學文憑試。回想起兒子讀小學的日子,頗有點輕舟過山之慨。

 

「幼稚園時,兒子一直正常;到了小一,問題出現了。」她說。

 

「那時,他晚晚做功課至十一、二點,所為的也只不過是那幾個字。總之,寫極都寫不對。特別是默書,我已經提早一星期和他溫習,但總是沒用。」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深刻」二字,擦了又寫,寫了又擦,總是寫不出來。」

 

當時雙方互相拉扯,每日和兒子溫習、做功課,對大家都辛苦。「全層樓的街坊每天都聽我「鬧仔」,似一個顛婆。」她這樣形容自己。

 

因為功課,兒子每天都哭,EVA又太緊張,終於EVA把功課交給補習社, 由補習社導師幫忙,減少因功課而起的衝突,也給自己一個機會舒一口氣。慢慢,親子關係改善了。

有想過是讀寫障礙嗎?

 

「二年級時,曾經和老師討論過,老師覺得平常的功課沒問題,只是考試太低分了。實情是他的功課是我擦了又寫,寫了又擦。後來才知道,我掩飾得太好,令老師沒有發現。」

 

「我試過很多方法,希望可以帶他去測試。終於在四年級時,確診他腦部問題影響學習能力。那一刻,大家終於明白了,我沒有懶,我每天都有努力和兒子溫書的。」

 

千頭萬緒,EVA要的只不過是大家的體諒和明白。了解到問題所在,之後就努力嘗試追回錯過了的歲月,希望透過訓練改善他的學習能力。可惜,事與願為。

 

「雖然學校作了調適,延長了考試和測驗的時間,但成績始終追不上。其後,我也嘗試安排他接受訓練,但因為太遲發現,沒甚效果;而且兒子也覺得年紀太大,不想再接受那些給小朋友的訓練,也就放棄了。」

EVA在這段期間四出奔走,但最終徒勞無功,怎可釋懷?

 

「凡有上網找資料,也試過各不同機構找資源,但畢竟是太遲了,也沒有辦法,總要接受兒子學習能力比較差。一旦接受了,人就坦然。」

 

但接受,總需要一個過程。「對呀,幸好身邊有很多人勸解、分享、提供資料。學校老師、補習老師、其他家長幫了我不少。最後兒子升中,也就讓他選了一間BAND 3的學校,功課壓力少一點,也就讀得輕鬆一點。當然,成績不算很好,但他多了機會發展自己的強項「游水」,變得開朗,也更開心。」

 

「現在兒子中四,過一兩年就畢業了,我會和他傾心事、傾前途。學業,不是兒子的唯一。」 可以和兒子相親相愛,EVA付出不少。最緊張的時候,幾乎賠上了母子關係;幸好,得到身邊人和其他家長的協助,成功修補。

 

母子相親相愛,是幸福的。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