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子女生涯規劃上有何角色?》張笑容
生涯規劃:家長的角色
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學業、事業一帆風順。社會競爭激烈,不少父母擔心自己的學識眼界、經濟能力、社會網絡有限,或因反應太慢做得不足,令子女錯失機會,因而時常感到憂慮和自責。近年更出現了「成功靠父幹」思維,有些父母大膽地借貸或用退休金,以幫子女買樓「上車」和創業。可見家長為了鋪排子女的前途,可以「去到很盡」。
父母難以幫子女規劃人生
香港家長都非常努力,然而要為子女規劃人生,卻感到非常無力。因為:
○ 考試制和升學制度不斷轉變;加上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人工智能發展和大陸因素等,香港經濟體系正急速轉型,某些傳統科目不再吃香,舊行業式微。家長對新制度、新學科、新工種、新市場往往感到陌生,卻想要在學業和事業上成為子女的「規劃師」,可謂超出自身能力。
○ 部份家長按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對某些學科和職業有些固定想法,期望子女跟隨,卻適逢進入青春期的子女渴求獨立、自主,對父母的提點感到厭煩,令親子溝通出現巨大張力,增加父母的無力感。
成為子女同行者幫助者
畢竟世界變得太快,而子女是獨立個體,家長其實無可能「替」他們「規劃」生涯。但家長可以:
※ 成為子女的同行者和幫助者,在他們「探索與發展」過程中,提供經濟、資訊、人際網絡、情感、精神上支持;
※ 在知識和心態上裝備自己,與子女同步。知識方面,可透過學校、社區、傳媒、互聯網等,與子女一起掌握本地與外地的最新的升學制度、職業發展趨勢、社區資源等。
※ 心態方面,可嘗試放下個人價值標準,以開明態度陪伴子女探索他們的興趣、性格、潛能、熱忱和人生目標。
面對未來的十種生存力
今時今日,有樓有證書固然是好,但不能保證有成功、快樂的人生。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十種重要的生存力,包括:
- 語言力
- 分析力
- 創造力
- 前瞻力
- 堅毅力
- 定位力
- 抗逆力
- 社交力
- 利他力
- 適應力
首兩種能力可以透過讀書、考試掌握,但其餘的八種能力,卻涉及品格強項、情緒智商、逆境智能、精神健康和價值目標範疇,是關乎父母、師長的長期培育、薰陶,以及個人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磨煉出來。
家長化解憂慮妙法
家長面對憂慮,最好的方法就是:
※ 拒絕比較,不要把子女與別人比較,也不要把自己與其他家長比較,因為負面比較只會削弱自信心和抗逆力。
※ 再者,世間並無一條成功的必然定律,每個家庭的背景都不同,就算環境如何惡劣,我們可以把握現在所有的,從環境中發掘新資源和機會,在困難中尋求突破。
※ 我們也要鼓勵子女在知識、態度、技能上裝備自己,並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和冒險精神,懂得在適當時候堅持,適當時候保持彈性,以信心和希望,迎向未來。
作者:張笑容
笑容生活教室總監、資深傳媒人、學校及機構培訓顧問
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作者。
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務必徵得作者同意,可電郵:smiletraininghk@gmail.com 查詢。
文章轉載「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