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書不會講的教養方程式》1Up媽

2019-01-30

筆者初為人母時,完全沒有方向,因此我拜讀過一些正向教養書。

 

教養書說:為了建立安全感,建議幼生就跟大人同睡,多抱也更讓孩子溫暖,親餵母乳更好,除了因爲母乳含很多抗體、營養跟隨小孩成長所需轉變外,親餵過程讓孩子更感安全被愛。

 

教養書又說,媽媽的照顧最易讓孩子感到安全,對孩子的成長最好。哭了就抱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不二法門。能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長大後各方面都比較好。

 

筆者雖然很認同正向教育與安全依附關係的理念,但實踐時卻有很多限制。我是一位全職媽,沒有工人,我也覺得生兒育女是父母自身的責任,所以盡量不請四大長老支援。

 

我親餵孩子,經常把孩子護在身上,但每放下孩子就哭,哭了又要抱,不要說打掃洗衫煮飯,就算上廁所和吃飯我都會忘記。孩子六個月前,我經常沒空/忘記吃午餐,到發現奶量下跌,我才驚覺自己有點餓。到孩子六個月開始吃固體食物,我才有意識為孩子煮食時要煮埋俾自己。

 

我選擇了當全職媽見証引導孩子的成長。可是我生產後貧血,身體上需要休息的訊息很明顯,硬撐後奶量下跌、情緒不穩,對為孩子建立安全感毫無幫助。後來評估安全等因素之後,孩子開始跟我分房睡。晚上孩子睡得好,我也總算尋回一點私人空間,好好放鬆休息。

 

再全面的教養書都沒有提到,其實當父母的也只為人。人的能力本來就有限,並不是教養書內講到的方向/方法,我們都有能力一一完成。

 

當我決定全職帶小孩時,有位摯友立下問我:「咁您諗住做到幾時?」當時我有點氣,為什麼要為理所當然的事設限期﹖我向她解釋親自帶孩子的好處,她卻問我:「那您自己呢?」那時我以為她沒有孩子所以不懂,但當我帶孩子帶到要瘋了的時候,我明白了。如果我的生活裡只有孩子,完全沒有「自己」,那當教養任務讓我在崩潰邊緣徘徊時,我又能憑什麼回到正軌?

 

教養其實也是一種取捨吧?!明知都是對孩子好的事,有時候我們也只能選擇性地養和教,而取捨的原則應該包括平衡孩子與照顧者的需要。作為父母,愛護孩子、給他們最好固然是責任。但平衡自己的身心、了解自己作為一個個體也有自身的需要亦同樣重要。

 

教養書經常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會說每個父母都是獨特的。大家不妨從教養書的建議中,成就最適合您們家的教養方程式。

 

作者: 1Up媽

80後全職媽媽,育有一女。臉書「開開心心又一天」版主,認為快樂需要經營而努力記錄生活點滴,希望以文字提醒自己勿忘初衷同時感染讀者找到生活的樂趣。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