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與政治》何慧明博士
近期政府與市民之間的矛盾已經紛紛入屋,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港人的家庭關係。家人之間的愛理應超越政治立場,現實是人受著多重社會文化系統所影響,當家庭成員帶著這些影響回到家中的時候,家人應該如何相處呢?
最近和一位大學生分享,他和家人是普通的香港市民,父母早年從國內來香港定居,從事基層工作,他們的成長和教育背景讓他們自然地成為藍絲的支持者。然而,那學生和姐姐在香港土生土長,接受香港的教育和文化洗禮,擁抱人權自由的價值觀,他們自然地成為黃絲的支持者。起初一家人都覺得可以互相尊重,所以樂於分享自己對社會事件的看法,但是人性始終有軟弱的一面,當遇到和自己政見不同的論述時,難免產生反感,甚至反抗或攻擊。結果,為了免傷和氣,這家人決定以後見面不再談政治。我好奇到底那學生最反感的是什麼,他說不喜歡長輩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然後用教訓的口吻教訓他; 又或是長輩用反諷自己讀書少的方法,去合理化自己不能理解和認同年青人的想法。
身體力行地呈現尊重的具體涵義,縱然有個人的立場,仍然願意開放了解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的看法及了解彼此差異背後的原因。
隱藏衝突以維持家庭和諧的方法對中國人來說相信不會陌生,這方法或許能夠避免關係惡化,但是否能真正促進彼此的了解和關係呢? 說回那個學生,他說他的媽媽雖然是支持藍絲陣營的,但她始終是痛愛子女的,她會問那學生:「究竟你們為什麼會出去遊行?」媽媽渴望了解子女的心令學生更願意分享他的看法,拉近與媽媽的心靈距離。他的媽媽甚至表達願意嘗試參與遊行,了解一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位媽媽很有智慧,她身體力行地呈現尊重的具體涵義,縱然有個人的立場,仍然願意開放了解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的看法及了解彼此差異背後的原因。想不到基本的溝通技巧: 聆聽和了解,已能改善彼此政見不同的矛盾。
政治矛盾會否影響家庭關係的關鍵在於大家如何看待彼此的不同。
和諧的家庭關係是雙向的,那學生明白父母的成長教育背景會讓他們傾向支持藍絲陣營,這個從父母角度去理解他們的選擇是化解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導致家庭衝突很重要的第一步。然而,單單理解是不足夠的,接納父母如此更加重要。我問那個學生: 「當你向媽媽介紹各類新聞和你的看法的時候,你會否想她認同你的看法?」這個問題讓他反思,他的確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想改變媽媽,多於了解媽媽。
說到底,政治矛盾會否影響家庭關係的關鍵在於大家如何看待彼此的不同。當大家都自以為義,認為自己是對的,只想改變對方,沒有真誠地去了解和接納對方,矛盾便會出現。家庭關係與一般關係不同之處,是家庭成員彼此以愛連結,以了解和接納去回應彼此的不同是化解衝突的重要方向。
何慧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