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二噁英》易思博士

2019-12-10

二噁英(Dioxin)其實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組多氯聯苯芳香族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aromatic compounds)的統稱,已知的已有二百多種。這些化合物具有氧原子與兩個含氯原子的苯環連結。它們可以從天然途徑釋出,亦可於人類活動或工業過程中,如冶煉金屬、燃燒木頭、燃燒含氯的有機化學品及廢料 (如塑膠)等,以副產品的形式排放出來。一般長時間高溫燃燒才會釋出一定份量的二噁英,如焚化爐內的環境。

 

二噁英一旦產生,因結構十分穩定,在大自然中不易被分解,相反更可長時間地存在於環境中。各種二噁英相關的化合物的毒性不一,在與二噁英相關的化合物中,已鑑別毒性最高的是2,3,7,8-四氯二苯並對二噁英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簡稱TCDD)。

TCDD結構

 

二噁英不易被分解而且具有脂溶性,會沿食物鏈由植物傳至動物中,再由動物傳到人類。因二噁英多積聚在脂肪組織,所以容易於在食物鏈內聚積。其中食物是最主要的攝入來源,因人類一般會進食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肉類、家禽、海鮮或牛奶等。而人類亦會透過食物、食水、空氣甚至皮膚接觸等途徑攝入二噁英。

 

食物中的二噁英含量以毒性當量 (Toxic Equivalence Quantity TEQ) 表示。世界衞生組織於一九九八年建議,二噁英及其相關化合物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 為每公斤體重 1 至 4 皮克(picogram)(註1)毒性當量。成人和兒童的可吸入上限因此不同,假設成年人體重70公斤,即可吸入上限為70至280 皮克,如兒童體重為35公斤,可吸入上限則為35至140皮克。世界衞生組織亦強調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4皮克毒性當量為上限。

 

人類如攝入大量二噁英,可引致氯痤瘡 (Chloracne)、皮膚出疹及變色等皮膚病。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把 TCDD 列為人類的致癌物。長期攝入二噁英會牽涉到免疫系統、生殖功能、內分泌系統及發育中神經系統的損害,一些研究亦發現二噁英與人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心臟病有關 。

 

那麼人類吸入二噁英是否致命?二噁英本質是有毒的,但毒物學中常提出「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意思是任何物質也具有毒性,是否構成一種毒物便要視乎其劑量。不止如此,亦要考慮其他因素如該物質的濃度、燃燒時的溫度、接觸時間、甚至年齡及性別等。

 

現時香港環保署在兩個地點(中西區及荃灣)亦有監測空氣中的二噁英濃度,其平均濃度亦屬於較低水平。二噁英普遍存在環境中,因而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但因接觸時間短且攝入量不高,整體上對人類健康不會有大影響。但由於二噁英具有慢性毒性,所以仍需要努力採取措施減少接觸,保障市民健康,減低市民對此的心理恐懼。如懷疑吸入二噁英而影響健康情況,應向家庭醫生查詢。

 

(註 1:一皮克等於一萬億分之一克,即一皮克 = 10-12克)

 

易思

化學博士

現任傳統名校化學科科主任

曾任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

曾任考評局高級程度會考助理試卷主席

香港中學文憑試資深閱卷員

深信人生充滿化學,化學充滿人生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