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要上學?》Peter Sir

2020-01-20

又到了小學選校的日子。去年這個時候,我寫了篇文章講選校注意事項,今年重看,大體仍然是對的,有興趣的朋友請參看: 「小一選校

 

回想自己女兒選學的日子,再印證日常和家長的交流,為人父母在這個階段最想的是為子女找一間好學校,然後學有所成升讀大學。對很多父母來說,入大學機會高的就是好學校。這一年來,我也常在問自己什麼是好學校,碰巧知道朋友女兒中五轉入一間城中公認的「神校」讀書,所以藉機了解。

(圖:星島日報)

 

第一個問題: 「學校收些什麼學生」。我當初以為所有名校只收精英學生,原來不是。根據朋友女兒描述,精英學生當然有,但她所見,學校似乎什麼類型的學生都收,令校園變得多元化。成績,不是校園最重視的東西。

 

第二個問題: 入名校比率。每年固然有不少學生入長春藤、牛劍,但檢視學生的分佈,可以說是廣佈全球,有些對港人來說甚至是名不經傳; 而讀所謂「神科」(即是法律、醫科等)的學生並不多,就算有,都是留港就讀。上面提到的入長春藤、牛劍的,更多的是讀政治經濟歷史等,據說這才是神科。

 

第三個問題:「學校會催谷成績嗎」。朋友女兒說功課很繁重,但每日兩點左右下課之後就是課外活動及自由時間,同學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找老師,學校沒補課也沒加碼測驗,一切靠學生自律。

 

第四個問題: 「同班同學未來怎樣打算」。出奇地,他們覺得將來不一定讀大學, 有人決定以風帆教練為職,也有些打算當職業軍人。用傳統角度, 辛辛苦苦入「神校」,這樣的回報不合理呀! 他們的父母沒反對嗎?答案竟然是無所謂。

朋友女兒提到有很多未決定人生志向的都會選擇GAP YEAR,即是用一年時間休養生息去思考未來,其中有一個同學已決定留在父母的農場工作。功利慣的我立即陰謀論:「是不是用一年時間催谷SAT/ACT(美國大學入學評分試之類)考長春藤?」朋友女兒的回答是: 「那有人這樣浪費一年?」

 

        以考試為導向、入大學為終極目標的人難以理解這個「浪費」的概念, 也難以理解不以「名校」「神科」為志向的中學生活,但這間所謂「神校」卻無可無不可。以公開試狀元計, 它不入三甲、甚至前五, 但為什麼會是公認的「神校」?

 

這又回到這一年來我常在想的問題: 什麼是好學校? 剛好, 最近讀到諾具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一篇舊文「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大江健三郎的兒子因為身體問題要進入特殊學校,曾經一度疑惑學校是否適合兒子。最後,兒子在學校找到朋友、找到音樂,他說:「對光(他兒子)而言,音樂是為了開啟自己內心深處的豐富寶藏,並且傳遞給他人讓自己和社會有所關聯的最有效語言。它雖然萌發於家庭生活中,卻是在光上學之後形成的。不管是國語也好,理科或算數、體操或是音樂也罷,這些語言都是為了充分了解自己,與其他人聯繫。。。。。為了學習這些東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時代,這世界上的孩子們都應該要去上學。」

 

「開啟自己內心深處的豐富寶藏……充分了解自己,與其他人聯繫」,應該就是答案吧。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資深社工 Peter Sir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