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甚麼》文廸姑娘

2023-04-04

 

小時候,父母會用「十萬個為甚麼」來啟發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勵學習。

然而,「為甚麼」這種求知的思維,不但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亦可以幫助家長觀察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隱藏着的意思。有時候,孩子未必意識到自己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亦可能未必懂得表達,又或者不敢表達自己的意思。那麼,作為家長要透視孩子們的需要、困難,也可以借助「十萬個為甚麼」這種求知的態度,了解之後,自然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們開始想「為甚麼」之前,首先要注意是對事不對人,而且對事情持客觀態度,以彈性思維分析問題。筆者分享一個例子:孩子平時好好的,就是做作業的速度很慢很慢,寫出答案之後用擦膠擦去,再寫又再擦去,令到身處旁邊的家長覺得很奇怪,摸不着頭腦,也不耐煩,結果孩子直到晚上仍未完成功課,身心疲累,事情也引發親子衝突。

 

家長會如何分析上述孩子的行為?家長面對這孩子,可能很快就下判斷,認為他是不合作、無心學習,或做事拖延等,如此,我們可能會錯失進一步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機會,而先入為主的觀念,亦可能會破壞親子關係。然而,這是真相嗎?

筆者認為,家長可以採取較宏觀的態度去了解孩子,例如:孩子學習、書寫的能力配合年齡的發展嗎?他對於個人成績的期望如何?他在其他的生活事情上要求高嗎?他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同嗎?上述的孩子可能只是想在成績上漂亮點,想得到老師、家長的讚賞,所以對自己功課的要求特別高。

 

成長中的孩子,特別需要家長、成年人花多點心思,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文廸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文廸姑娘。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