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盲目打「補」針》梁康民先生
筆者復活節留港消費閒逛書店,小學補充練習的書架仍是最多家長駐足的地方,可見家長最緊張莫過於孩子的成績。不少家長犧牲子女玩樂時間、四處尋覓補習班,希望子女考取功名,爭入名校,父母不斷向子女打「補」針,成績未見進步就轉換補習社甚至轉校,怪責孩子不勤力。幫助孩子學習應重質而非重量,筆者闡述一些觀點,讓家長認識子女的學習問題。
首先是性格因素。如子女性格內向被動會降低學習效能,遇到難題不敢發問而變得輕易放棄,處事敷衍了事。家長宜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鼓勵,建立孩子的自信。其次是學習動機。如孩子對學習感到乏味,家長卻不斷強逼孩子做練習,更削弱學習動機。家長應把學習結合生活,把孩子的學習變成趣味。
再者是加強家校溝通。當孩子喜歡某科的內容或老師,他們就會積極學習;相反,學習經歷充滿挫敗,上課時被同學取笑,就會欠缺學習的動機與信心。家長應多與學校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經歷與感受,加強與學校聯繫。
最後是建立子女正確的學習觀念。香港生活工作重視成效,學習也崇尚效益,如何用最短時間獲取最高分數、如何用最省時方法考取最好成績。在這「功利」學習心態下,非考試範圍就不去溫習,學習不是求知而變成取分的工具。家長必須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學習觀念,讓他們體會學習求知的樂趣,而不是單單着眼分數的高低。
家長的管教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如罰多於獎、彈多於讚,子女在埋怨與責備中學習會變得退縮自卑,甚至持放棄態度。家長宜多鼓勵欣賞孩子,家長的正面管教方式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若單單增加孩子的補習及課外練習,往往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梁康民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家長全動網註冊社工梁康民先生。
延伸閱讀: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