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少年時》——別讓混沌混淆 (下)》鄭芷琪姑娘

2025-04-08

上星期,以熱劇《混沌少年時》出發,與讀者一起準備認識青年文化,亦提醒讀者比起認識青年文化,或許更重要是回歸根本,學習好好與子女溝通,建立子女願意停泊的避風港。

本星期,筆者將與大家分享成為子女避風巷的兩個小技巧:

1. 事情不分大小,多了解多關心
希望成為子女避風港,父母首要將親子溝通成為習慣。父母可多主動與子女傾談,但父母要留意我們並非<東張西望>記者,不需步步進逼,苦苦糾纏的,須知積極了解自的父母於敏感的青年來說往往有如洪水猛獸,與期不斷問,家長可由自身生活經歷開始,閒話家常的先作分享,為家庭建立凡事分享的氣氛。開始時,不需介懷子女參與多寡,勿給予壓力,待子女願意時就給予分享機會。

 

2. 不急分辨是非對錯,同理子女感受,接納子女犯錯
待子女願意分享後,父母就要多加留意自身反應及回應了。作為父母,我們時刻想著如何令子女成為更好的人,所以我們每次都會把握說教的機會。或許我們心底都覺得子女做得不錯,但我們還是會先提出他未達標或可改進的地方。如果每次分享換來都是父母的批評或指責,子女漸漸會避免與父母對話,當真的犯錯時,為了避免父母責罵就更加會三緘其口。所以父母需學習聆聽子女分享時,避免太快作出評價,與其指責子女,不妨停下來理解一下子女感受。行為或許有錯,但感受無分對錯,同理子女感受,對子女的感受表示明白、理解,讓子女有感自己「能犯錯」,他們才「能分享」,父母方「能支援」。

 

3. 以欣賞看進步,給滿情緒價值
如果父母能於分享中,看到子女的價值及進步,並給予正平的評價及讚賞,讓子女於對話中感到愉悅、滿足、幸福及放鬆。那滿滿的情緒價值不但能協助子女建立正向的自我形象,更能協助親子建立互信互諒的正向關係。以此關係作基礎,子女將更願意分享心事,父母亦能更了解子女了。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鄭芷琪姑娘。

 

延伸閱讀:
《混沌少年時》——別讓混沌混淆 (上) 鄭芷琪姑娘

《與年輕人好好對話》凌婉君姑娘

如要留言,請先按此登入

如未是家長全動網會員,可以按此免費登記

新增留言